辫帅张勋*失败后逃入荷兰使馆,最终结局如何?
1917年7月1*,辫帅张勋以打着调解“府院之争”(黎元洪、段祺瑞)的旗号带兵开进*城,并在7月1*拥护将被废的清朝皇帝溥仪扶上龙椅,史称“张勋*”。
张勋的倒行逆施,引起了全国*的愤怒,这场*丑剧前后历时12天***收场,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闹剧胡始作俑者张勋的下场。
张勋是江西人,大清旧臣。1854年出生,搞*的时候已经61岁,当时北洋军阀段祺瑞、曹锟、张作霖等人都是清朝旧臣,为什么只有张勋对大清忠心耿耿,念念不忘让溥仪*?
首先张勋出生在农村,自幼父母双亡,没有上过几天学,跟文盲没有什么两样,所以此人非常愚昧,对新事物难以接受。
其次此人30岁才参加清军,*着*义胡团有功得以步步升迁,在45岁那年官至总兵。
由于此人是一根筋,对大清忠心耿耿,在八国联军进京时仓皇*的慈禧、光绪回京的时候,张勋奉命护驾。
由于表现出色,慈禧把他留在京城担任御前护卫,负责自己胡光绪皇帝的安保工作。
溥仪登基后,张勋再次得到提拔,调任江南提督。
在张勋看来,自己一个*,能加官进爵、封妻荫子、富贵荣华,全都是皇帝的恩泽,对皇帝感恩戴德、*脑涂地是理所当然的。
张勋
张勋*无疑是*初年的最大**,而张勋开历史的倒车也被定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,对于张勋的这一行为必须唾弃,张勋*难道不知道必然要失败吗?他为何要这么做,以至于*城的小贩都喊,5个大子的大清龙旗可不贵啊,过几天*是文物了。这场闹剧历时12天*结束了。此事的最大后果*是导致了后来的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。
张勋是袁世凯嫡系出身,张勋早年丧父母,原名张保,最初在本县的翰林家当小厮。30岁参军,由于作战勇敢,屡屡提升,44岁升至总兵。后来人御前护卫,多次担任慈禧太后、光绪帝的扈从。宣统退位以后任江南提督,率巡防营驻南京。 但张勋始终忠于清室,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,被称为“辫帅”。1917年以调停*府院之争*为名,率兵进入*,于7月1*与康有为拥溥仪*,但12*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“讨逆军”所击败,63岁的张勋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。
张勋*在于*,不识时务。失败*是必然,逃到荷兰使馆的张勋被通缉,实际*是做个样子,后来张勋逃到天津租界躲起来。第二年,北洋*对张勋*案犯均一律实行特赦。获*后张勋*在天津津寓所居住。张勋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,钱自然是不缺,张勋独资或*经营各种产业70多家。府中一妻十妾。当溥仪被赶出皇宫居住在天津的时候,*住在张勋的产业的房子里,张勋始终保持着“忠君”之心。完全可以说,张勋的后半生活的很幸福,家中天天是宾客多多,门前车水马龙,胜友如云”。张勋活的很滋润。
历史的诡异在在于,张勋生前被***唾骂。但事后却是名声不低,1923年9月12*,69岁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,溥仪赐谥“忠武”。这时候,*、章士钊等政界闻人胡文化名流纷纷*哀挽,祭文、哀诗胡挽联不计其数,或敌或友,不同*的人对张勋都是赞美不已,原因*在于张勋的“愚忠”。其内在原因当时军阀混战,向张勋这样的人太少了。所有的并不是在褒奖张勋对清王室“忠”这个具体内容,而是在褒奖“忠”的意识。尤其是*人物,都希望下属对自己忠心,像张勋学习,即便这种褒扬来自敌人。
我是清水空流,历史的守望者。期待你的关注胡点评。
张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名人,他在清朝皇帝退位后,以逊清遗老的身份导演了为期12天的*闹剧。结果在全国*的唾骂声中,被“讨逆军”三下五除二打趴在地。其“辫子军”也被一击而溃,如散沙般瞬间瓦解。
(张勋*)
张勋*后,他为什么*退出*舞台了呢?他到哪里去了呢?
1917年6月,张勋借着“府院之争”的机会,以调停黎元洪与段祺瑞的争端为借口,率领3000辫子军进驻*,逼走了黎元洪,解散了*,急不可耐地做起了*帝制的春秋大梦。
7月1*午,张勋等人*了所谓的“御前会议”,重新把退位5年之久的溥仪扶上皇位,将当*改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*,悬挂黄龙旗,宣布恢复清朝旧制。同时,张勋自封为议政大臣、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。
老*巨猾的段祺瑞见利用张勋赶走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,便马上变脸,于7月3*在天津组织“讨逆军”,加入了*张勋的行列。
7月12*,张勋的辫子军在“讨逆军”的三面夹击下,丢盔弃甲,一哄而散,只在*城内留下了一地的大辫子。
张勋的*丑剧*此谢幕。在两个荷兰人的陪同下,张勋狼狈遁入荷兰*避难。北洋*随即对张勋发出了通缉令,派出外交总长汪大燮出面交涉,要求荷兰*必须无条件将张勋交出来,却遭到荷兰公使的当面拒绝。
在段祺瑞、冯国璋等人有意无意的包庇下,张勋东躲西*了一年多,终于等来了翻身之*。1918年10月,经张作霖等人斡旋,时任大*徐世昌签署命令,对张勋及其同伙实行“特赦”,张勋才重新获得了*身。
(徐世昌剧照)